家居建材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原因

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而家要想住的舒服,离不开家居。
家居好理解,本文所谈及的建材行业主要是指消费建材行业,如涂料、地板、瓷砖、卫浴、装修用管材、板材、防水材料等,基本可以理解为装修、搬入新居时购买的除了家居、家电外的其他部分。

直接进入正题,推动近5年以及未来5到10年家居和消费建材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主要因素有:

一、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在满足居家产品基本功能性需求后,向更舒适、更优质、更健康、更美观的更高层次需求升级。过去买涂料,白就行,现在要求“零甲醛”、“无污染”,过去买卫浴产品,能用就行,现在要求更加美观、耐用;;过去买床垫,软就行,现在要求分区支撑、抗菌护脊。需求的不断升级推动了产品的不断升级,收入增长后也不再追求低价,这是产品品牌化的基础所在;

二、过去由于运输条件较差,相较于家电产品,家居建材价格偏低,运费更高,很多品类地方厂商与家居建材城仍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三四线及以下市县)。随着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与建设,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品牌厂商的扩张和下沉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品牌连锁家居卖场近几年也加快了扩张与下沉的速度,连锁卖场与品牌家居建材厂商关系紧密,渠道的集中与下沉直接推动了品牌厂商的集中与下沉;

四、近年来,环保、消防、税务社保监管逐步趋严,中小厂商基于不合规的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合规的品牌厂商尤其是上市公司优势更加显著;

五、产品耐用性、功能性、环保性、美观性的更高要求,推动了在生产工艺与研发投入上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与时间上的持续领先;

六、电商渠道与互联网讯息的高效直接推动了一些真正具备价值的品牌产品的推广和普及,良币加速驱逐劣币;(需要强调的是:渠道与信息的高效也会削弱基于信息不对称与渠道独占所带来的“品牌溢价”)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某类产品相对同质,生产门槛低,技术含量低,仓储物流费用高,渠道区域性分散,那么行业内厂商必然也会趋向于全国区域性分散的局面。

七、百亿营收的强马太效应:为什么通常要接近百亿营收规模才能形成显著的相对优势(不同品类存在差异,一些品类营收超过五十亿,马太效应便开始逐步显现和增强):

1、建立全国化的生产基地,满足运输的经济性,东南西北中,四到五个,每个生产基地总投入10亿左右;

2、全国化的渠道建设、安装售后网点与广告投放,分自建、加盟、第三方渠道,5-10亿起步,门槛越来越高,强营销推动型的产品20-30亿,没有百亿营收难以有效支撑;

3、研发投入每年3-5亿,实现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的持续领先,与中小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4、百亿营收规模,采购端大宗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几亿起步,实现采购端的规模化与较强的议价与占款能力;

5、营收百亿意味着在一个行业规模500-1000亿的行业,市占率达到10-20%,头部几家公司占到40-50%,形成这种行业竞争格局后,剩余50%的中小厂商基本就打不过了,只能等待市场份额逐步被头部公司挤占。

6、资本端的优势:股权融资便利,债权融资成本低,推动垂直一体化与强渠道下品类扩张。

热门推荐